一、目标阶段(2课时)
(一)核心任务
此阶段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任务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应符合以下三个特征:1.必须是学生独立决策的结果;2.必须是学生年龄段力所能及的;3.必须经历斟酌推敲的过程。
创客实践的目标生成是创客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被忽略或者被人为取代,这样的课程就失去了创客的内涵,与传统科技体验课无异。创客教育的“现实性”准则告诉我们:源于生活、改善生活,是创客实践与生俱来的属性,因此,课程肇始必须将学生有效导入到对生活现实的观察、体验、反思、总结之中,这是实施创客教育的基础环节。
(二)操作步骤
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步骤:
在课堂上采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实物演示、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将学生导入对某一主题的生活现实问题(例如以“厨具”、“餐具”、“文具”……为主题,探索“有无不便?”“能否更好?”等问题)的观察,适当提供相关产业生产环节的案例与分析,帮助学校了解加工工艺、生产流程等;
课内课外结合,引导学生回归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开展考察,独立写出简单的观察分析报告与设想,带着思考成果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对话;
师生课堂研讨,采用类比、对比、分类、概括以及价值引领等引导学生逐步缩小目标范围,趋近最终任务,确立行动目标。
(三)注意要点
这一阶段着重帮助学生寻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创作任务。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大、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书本知识的差距,从而发现并聚焦、归纳出问题与设想。必要时,可鼓励学生在安全前提下尝试对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式的观察,例如拆卸和组装一个订书机、尝试拼装一个桌椅等,从而充分理解其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加工工艺等。
二、方案阶段(3课时)
(一)核心任务
此阶段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问题解决的书面规划方案,包括问题解析、解决思路、工具选择、行动步骤等。
方案的形成,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推敲方法、梳理步骤、成文备查,同时也构成创客学习评价内容的一部分。如果将此阶段缩水、走过场,学生的创客思考将因为缺乏严肃的书面载体而流于随意、草率,甚至摇摆不定,从而给后面的创客实践留下很多变数,加重师生负担、降低学习效率。
(二)操作步骤
这一阶段鼓励增加师生和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以帮助学生尽快突破个人思考的局限,提高思维效率。主要步骤有以下两个:
1.要求学生以规范化的书面格式简要表达自己的思考(复杂与完整程度依据年龄段而定,可以是“任务单”、“分析表”、“规划书”等),主要内容分为“发现”、“设想”、“步骤”、“总结”等几个类型;
2.在课堂上以教师选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相互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去除不客观甚至错误的认识,去伪存真、取长补短,优化形成最终方案。
(三)注意要点
1.强调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估、相互帮助的热情;
2.借助标准化的任务单等表格,以专门的教学指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问题解析、计划分工等复杂的工程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
3.注意对学生小组合作中角色与能力加以专门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愿意投入时间思考、分析问题,确保小组内部交流的效率;
4.考虑到学校创客空间的材料、工具、时间保障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最终方案时,需综合考虑一定的统筹与调度,以避免工具、材料方面出现“档期冲突”。
三、加工阶段(4课时)
(一)核心任务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在学校创客空间(也可以在家庭中)自主实践、自主管理加工过程,独立操作工具、利用资源与材料,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在各种变化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可能与方式,借助师生交流与分享,最终依靠自我导向生成成品。
(二)操作步骤
这个阶段的步骤主要是依据学生自己的操作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像是个教练或者中立的观众,在创客空间中流动巡视观察,并适时的为学生提供建议、指导或者中立的看法,帮助学生及时优化、提高效率。
(三)注意要点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创客课程不怕学生不会做、做不好,就怕学生不尝试、坐等现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表现有足够的忍耐力,只要学生一直在尝试,就尽量不要急于通过教授来跨越他的思维过程;
2.教师要明白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建议是指向于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视角,因此应该多从这些角度指导学生,教师自身也要提高这些方面的个人素养;
3.“给够时间”和“载体保障”是创客实践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尽力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从时间应用、策略优化、材料供给、工具调度等方面协助学生开展习练。
四、优化阶段(5课时)
(一)核心任务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主要是学生对初步加工形成的原型作品进行反复测试或者实验调试,并通过分享、交流收集有价值的优化信息,研究优化方案,继续尝试更加精细化、合理化的加工。
(二)操作步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加工物品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优化,比如由功能到机理、由结构到外形、由整体到细节。适时安排学生跳出独立加工进行开放对话,借助互联网平台或其他手段与师生、专家学者、产业行家进行信息互动,以帮助学生获得来自伙伴、科研、生产等多个来源的丰富的优化信息。
(三)注意要点
1.要特别重视优化阶段多角色信息互动的组织安排工作,因为学生个体往往缺乏为自己展开信息交流局面的能力,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
2.学生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更加灵活的评价和反思自己的作品,以及批判性地研究、反思自己的加工过程,而这些思维层面的习惯和能力恰恰是我国传统教育所缺乏的,所以特别需要创客教师的及时指导。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创客教师的行动价值最能够说明问题。
五、分享阶段(2课时)
(一)核心任务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是将自己或小组创作的最终成品以及加工过程进行概括提炼,形成书面、口头、影像报告材料或其他形式进行分享。并在分享过程中继续相互学习、促进彼此的深度回顾与细节思考。最终要帮助具备一定价值的成果走向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转化、过程总结成文等环节。必须说明的是,分享交流的行为其实是贯穿创客学习全程的,最后阶段的分享是有其独特功能的环节。
(二)操作步骤
1.以案例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个体或小组形成报告材料,可以提供专门的清单式的报告材料表格以提高效率;
2.有意识的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分析、答辩、路演等,确保学生掌握深度分享的目的、价值、方法,从而能够利用课下时间独立开展分享互动。
(三)注意要点
1.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真实体会,重在能够充分表达,能够说得出内容、说得出细节;
2.教师要重视分享会的组织,选例要有足够的代表性,探讨要有足够深度,切忌流于表面;
3.对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要有专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专利意识,帮助学生申请专利保护。